浅谈女职工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的积极作用—杨慧卿

文章作者:时间:2007-02-07浏览:1517

浅谈高校工会女职工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的积极作用

数学系    杨慧卿

     长期以来,学校被认为是象牙塔,老师教书育人,学生好好学习,相对封闭和独立于社会的管理之外。而高等学校则更是象牙塔的塔尖,直接承担着为社会输送各行各业的人才和各种科研项目的任务,大而言之是承担着“科教兴国”的重任。高校各项工作的健康发展,特别是教职工队伍的建设是关系到这项工作能否落到实处的重中之重。高校工会组织作为高校管理机构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目前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好形势下,有必要积极配合高校的各项工作,努力适应构建和谐高校的要求。高校女职工组织是高校工会组织不可缺少的部分,那么高校女职工组织如何在构建和谐高校中发挥积极作用?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强调,要“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这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高度提出的一项重大命题。构建和谐社会已成为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的主要议题,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重视,体现了全党和全国人民最直接的愿望。和谐社会是建立在各行各业的和谐乃至每个社区每个家庭的和谐基础上的。高等学校作为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应该积极有所作为。和谐高校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外部和谐,一个是内部和谐。外部和谐主要表现在能够积极关注社会发展和人才需求,努力适应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层面的需要。内部和谐主要是有一个和谐的教职工队伍,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和谐的教职工队伍、和谐的师生关系是高校稳定发展的基石。工会作为学校党委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为工会会员和广大职工利益的代表,在构建和谐高校,尤其是高校的内部和谐方面大有作为。女职工组织作为工会的一个分支,在积极响应和倡导和谐高校建设中可以发挥自身独特的作用。

一、正确理解建设和谐高校的基本特征

胡锦涛总书记从六个方面归纳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即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根据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结合高校自身的特色和要求,和谐高校应具备以下基本特征:

1.制度完善,管理健全。通过定期自查或审核各部门各教学单位的相关职责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及时予以完善的工作机制,使各项制度能够落到实处,并将相关的精神及要求及时传达到每一位师生。

2.文化浓厚,校风良好。即全校师生团结向上,充满活力,团队精神强。教工将职业生涯目标与学校事业的发展目标紧密联系起来,以校训为基础,使之成为全校师生共同的理想和信念,让学校事业发展成为每位员工的自觉行动,使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得以形成。

3.立足长远,持续发展。即建立了完善的教学管理结构模式,树立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科学的发展观,坚持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4.效益显著、利益平衡。即在注重高校自身长期发展的同时更多关注社会效益。与此同时,努力提高教职员工的收入水平。

5.与社会各层面和谐相处。即能够妥善处理好与外部监管部门、政府部门、协作单位的关系,切实承担应尽的社会责任,塑造起良好的社会形象。

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构建奋发向上、温馨和谐的校园文化

构建和谐高校,首先必须注重培育和谐发展的内因动力,也就是要不断铸造和谐的文化内涵。近年来的工作实践证明,女工组织在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可以发挥积极作用。

——开展思想讨论活动。 女工组织在学校工会的领导下,可以积极配合各教学单位及管理部门,围绕全校中心工作开展思想讨论活动。如近年来我院开展了“学校升本了,我该怎么做”、今年正在开展的“本科教学规范年,我该怎么做” 的思想讨论活动。帮助教职工明确自己的目标和定位,促进教师教学业务提高,实现教工的自身价值;同时,提高了学校的教学和管理质量,树立了学校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声誉。

——开展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 发挥工会女职工独特的优势,组建各类文化体育协会、俱乐部,积极组织开展女教职工喜闻乐见、健康向上、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陶冶情操、增强体质、增长知识,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开展多种形式的“献爱心”活动。 近年来,全校员工每年都踊跃为受海啸、台风、暴雨、洪灾袭击的国家和地区伸出温暖的援助之手,献上自己的一份爱心,捐款捐物,支援灾区群众抗洪救灾,重建家园。 “献爱心”活动充分体现了我院员工“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社会主义大家庭精神,体现了教职员工良好的社会公德,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好评。

和谐校园的文化建设,要得到师生的广泛认同和积极参与,今后,工会女工组织要继续弘扬共同的校园文化价值观,发扬自身优势,努力营造奋发向上、温馨和谐的文化氛围,增强女教职员工凝聚力和创造力,在社会公众面前展现学校的校园文化,展示广大女教职工的精神风貌,提升学校的社会形象。

三、推进民主管理,切实维护权益,构建高校教师管理和谐的劳动关系

女职工组织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积极配合工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动员女教职员工积极支持、参与学校教学管理改革,推动建立先进的教学管理模式,构建稳定和谐的关系,实现学校与教职员工的共同发展。

(一)凝聚女职工力量,维护稳定局面。当前,学校本科教学任务逐渐走向正轨,教学任务亦日益繁重,教学任务与教师的自身提高发展会有所冲突。工会女工要带头深入职工当中,通过调查研究充分反映职工特别是女教职工的利益诉求,及时掌握职工有关教学动态、劳动权益、经济利益、思想问题等方面的情况。引导女职工正确对待利益关系的调整,识大体、顾大局,理解、支持和参与学校的各项改革,为稳定职工队伍,营造和谐稳定、安定团结的局面把工作做细、做实。 

(二)切实维护女教职工合法权益。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和谐社会首先是各种利益矛盾的协调与和谐。构建和谐校园一定要充分发挥和尊重教职员工的主人翁地位,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教职员工的根本利益。女工组织首先要对女教工进行调查研究,摸清基本情况(包括年龄结构、婚育状况、家庭状况等),向她们宣传有关妇女权益的政策,其次是积极开展扶贫帮困工作。部分女职工因病、因灾或家属下岗造成生活贫困,对于这些问题,,分类排队,建立特困女教工档案,积极向上级和有关部门反映情况,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对特困女职工、单亲特困女职工要重点帮扶,积极开展扶贫救助和送温暖活动。所有这些,都是为了在保障女职工利益的同时,使广大女教职工更好地投入到教学事业当中去。

四、提高工会女工的能力和水平,为构建和谐校园出力献策     

工会女工委员工作、生活在职工群众中间,与职工群众最贴近。做好女工工作,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工会女工队伍,使之成为组织动员女职工的能手、协调关系的行家、关心服务职工的模范。工会女工组织要加强对女工委员的培训,帮助他们进一步熟悉工会业务,不断提高法律素养和政策水平。要注重培养、选拔女工干部,形成专职、兼职和积极分子相结合的女工队伍。要鼓励和表彰热爱工会工作、热心为女职工群众服务、敢于维权、善于维权的工会女干部,增强工会女工委员的责任感,激发她们的工作积极性。

综上所述,工会女工组织在构建和谐校园中任重道远。因此广大的女工委员要加强学习,特别要加强对《工会法》、《劳动法》和教育部有关加强对工会工作领导的意见等重要法规文件的学习,增强自身的素质,学会依法维权、依法依规办事,提高依法办事能力。

女工组织应充分发挥“半边天”的作用,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和服务意识,认真倾听女职工群众的呼声,反映女职工的意愿,带着深厚的感情和满腔的热情,诚心诚意地为女职工群众服务,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努力成为女职工群众信得过、离不开的贴心人。

总之,要发挥好工会女工组织的优势,多出好思路、多想好点子、多拿好方法,组织、发动和团结女教职工,投身改革,促进发展,为实现“修德、求真、博学、笃行”的校训,为构建和谐社会建功立业。

 

 

通讯员:;初审:;终审人:李正红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