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小康路上的新时代教育者

文章作者:滁州学院经管学院 付正云时间:2021-01-21浏览:275

决胜小康,奋斗有我。共享小康,幸福有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为了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实现百年奋斗目标。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教育,离不开诲人不倦的老师。正是因为他们,莘莘学子顺利进入了知识的殿堂,中国的教育事业也得到了飞速发展。

年近耄耋的退休教师,眼中透射着坚定的眼神,毅然决然地重回自己所热爱的岗位。李文惠说,有了热爱就会有信仰,有了信仰就会终生不渝,就会为之努力奋斗,有了努力就没有教不好书的老师。所以,他带着那股坚定的信念回来了。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从教数十年,从以前的土墙瓦房到现在的高楼耸立,不管是教学基础设施还是老师的教学水平,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提高。这些变化,李文惠都收在眼底,记在心里。

李文惠作为滁州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的一位教师,几十年寒暑,风雨无阻地坚持教学。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李文惠深深地感觉到原来小学母校的教学条件是多么缺乏。“我当时看着很揪心,就一直想着做点什么”,李文惠当时说道。回到滁州后,李文惠思考再三,最终想到以设奖学金的方式对母校进行资助。究竟是哪种信念让李文惠几十年如一日地省吃俭用,攒了17万元,最终全部捐给了小学母校?李文惠回答说:“把钱给我的母校,就像把钱孝敬给自己的父母一样。除此之外,在面对家庭困难的学生时,李文惠也会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帮助他们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我现在很富有。”这是李文惠经常说的话,虽然他穿着朴素,但是他一直笑着说,精神富有远远比物质富有重要得多。古稀之年,在面对种种困难时,李文惠依然从事着自己所热爱的事业,孜孜不倦,不辞辛苦,这不是履行义务而是信念支撑。

看今朝,旖旎风光中

在经历几十年的沉潜后,中国的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这些成就离不开尽职尽责的老教师。他们既是参与者,也是见证者,他们为社会为祖国贡献了太多。李文惠在多篇学术报告中说道,老师这份职业是神圣的,是从业者最崇高的信仰。他还提出,作为老师,不仅要专业知识丰富,品德也一定要优良,当好老师首先得当好人。李文惠回忆说,令他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觉得他所教的学生们都很优秀,也让他自己感到很满意很骄傲。

庚子年初,新冠疫情肆虐,在此期间,每个人都没有懈怠,国家在第一时间提出“停课不停学”的教育主张。李文惠并没有受自己年龄的限制,古稀之年仍然坚持线上辅导四个班级,没有一刻放松,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为国家培养优秀的人才。近年,国家经济与科技的发展都离不开教育的发展,因为教育能为科技提供高素质人才,而科技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长期以来,李文惠勤勉工作,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为教育事业付出极大的心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大批人才,同时,他还不断强调教师政治和业务素质,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李文惠早已到了该退休的年纪,而他却选择退而不休,继续从事教师这一职业,为培育学生一直忙碌奋斗。“如果我们能够像现在这样继续走下去,小康转向大康都有可能,但也需要进一步提高教育。”在一次报告会上,李文惠说:“既然选择教师这个职业,就要认可自己的岗位,要敬畏自己神圣的职业和称谓,无愧前贤,不负后生,我非常乐意尽我余生贡献微薄之力。”种种话语都透露着李文惠对国家的热爱,对教师这份职业的热爱。

李文惠向莘莘学子提出建议,“我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学习的阶段好好学习,不要浪费宝贵的时间”,“好好做人,做诚实守信的人”。李文惠解释道:“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自己素养得到提高不仅对国家有贡献,对自己的家庭生活质量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在漫长的岁月里,李文惠怀着自己心中的信念,鞠之育之,训之诲之,无愧前贤,不负后生。如今,国家富强,社会和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已经铺好,教学质量与教学条件都得到很大的提高。李文惠目睹了这些变化,决定重新拾起行囊,继续奔向远方。

     心不变,梦亦不变,百年奋斗目标终将会实现。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决胜小康,你我同行。(通讯员:李正红,初审:倪阳)


终审人:黄伟

返回原图
/